Gin Huang Gallery 於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|Art Taipei 2025
在全球化與數位化高度交織的今日,社會、文化與政治結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。人類的身份、歸屬與位置感也不斷被挑戰與重塑。在這樣的脈絡下,「邊界」成為當代藝術中反覆出現的核心命題——它既是分隔的象徵,也是交流的門檻;既帶來疏離與矛盾,也開啟理解與共鳴的契機。
田奈藝術 Gin Huang Gallery 將於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(Art Taipei) 推出特展 《邊界感知:存在的交匯處》,以「邊界」為切入點,探討藝術如何回應這個快速變動的世界,並透過感知經驗引導觀者進入更深層的自我與他者對話。
參展藝術家
Wolfgang Betke(德國)
馮驍鳴 Feng Xiao-Min(法籍華裔)
Igor Dobrowolski(波蘭)
齊藤智史 Satoshi Saitoh(日本)
Van Ray(德國)





藝術語境與展覽核心
馮驍鳴的繪畫展現了東方哲思與西方抽象的交織。他運用繽紛卻沉著的色彩,在畫布上構築出既是視覺景觀也是心靈空間的作品。他的創作如同文化的橋樑,透過抽象繪畫將東方的留白美學與西方的形式探究融合,呈現一種游移於文明之間的精神性書寫。
Igor Dobrowolski 的金屬浮雕作品則直面人類的脆弱與社會創傷。他以鏽蝕、破裂與切割的金屬表面,象徵歷史的殘痕與存在的重量。Dobrowolski 的作品不追求裝飾性,而是化為精神與情感的容器,迫使觀者思考倫理、責任與同理心。他的作品像是一場沉默卻震撼的對話,讓「邊界」顯現為人類處境的隱喻。
齊藤智史的木雕以童真與孤寂為主題,創造出微小卻充滿力量的角色。這些雕塑看似來自夢境或童話,卻同時折射出人類最純粹的情感。他的創作介於現實與幻想之間,成為心理邊界的具象化,提醒人們在孤寂中尋找自我,也在脆弱中感受生命。
Van Ray 延續街頭藝術的精神,透過文字、符號與流行文化元素揭露資本社會的矛盾。他的作品以幽默卻尖銳的方式,質疑自由與控制的界線,挑戰大眾對慾望、消費與權力的認知。在 Van Ray 的創作中,「邊界」是被操弄、被掩蓋的所在,同時也是反思與批判的開端。
德國藝術家 Wolfgang Betke 則透過層層疊疊的筆觸,構築出心理性的繪畫地景。他的作品將碎片化的色彩、符號與時間層次交織在一起,展現出感知與記憶的流動。他的畫布像是一種心靈拓撲學,映照人類存在的不確定性。Betke 的繪畫拒絕單一敘事,而是提供觀者一個不斷生成的感知場域。
《邊界感知:存在的交匯處》並非單純的美學呈現,而是一個強調共鳴的策展方法。作品不需要過度解釋,而是邀請觀者進入感性體驗,在觀看中感受自我與他者、文化與情感之間的交匯。
田奈藝術 Gin Huang Gallery 一直致力於推動跨文化交流與情感導向策展。本次展覽更強調藝術作為橋樑的角色:在邊界的模糊處,我們找到理解的契機;在差異的交會處,我們看見共鳴的可能。
📍 展位號碼:B25
📅 展期:2025年10月24日至27日
📍 地點:台北世貿一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