馮驍鳴
b.1959 法籍華裔
肩負著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傳承重任,馮驍鳴置身於雙重十字路口,一方面是夢想與真實經歷的交匯,另一方面則是他以猶如宇宙風暴般的狂放筆觸詮釋景緻與構圖。「藝術脫胎於自然,而非源自其他模式」,他說道。
現實世界和意像都吸引我們沉浸在感官體驗之中。另外一大因素則是為中國繪畫的實踐與思想提供靈感之源的「殊途同歸」之感,促使西方藝術家轉而了解東方及其哲學理念,在革新創作手法的同時,質疑是否可將書寫視為一種符號。
在上世紀五十年代,巴黎成為抒情抽象思潮蓬勃發展之地;而馮驍鳴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年僅 6 歲時就開始練習書法,隨後又開始學習繪畫。幼時書法繪畫的堅實基礎,令他得以進入上海畫院學習,隨後又進入美術學院深造。
1988 年,他選擇定居巴黎,並進入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,在此進一步豐富他的藝術造詣,尤其是提高他的油畫技法。他擅於將兩種文化「合而不混」。歷經近 50 年不斷辛勤努力,方能在書法和繪畫方面揮灑自如。「字與畫者,其具兩端,其功一體」,生於 1642 年的書畫大家石濤如是說。石濤又名瞎尊者、苦瓜和尚,著有《苦瓜和尚畫語錄》。
肩負著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傳承重任,馮驍鳴置身於雙重十字路口,一方面是夢想與真實經歷的交匯,另一方面則是他以猶如宇宙風暴般的狂放筆觸詮釋景緻與構圖。「藝術脫胎於自然,而非源自其他模式」,他說道。現實世界和意像都吸引我們沉浸在感官體驗之中。另外一大因素則是為中國繪畫的實踐與思想提供靈感之源的「殊途同歸」之感,促使西方藝術家轉而了解東方及其哲學理念,在革新創作手法的同時,質疑是否可將書寫視為一種符號。
在上世紀五十年代,巴黎成為抒情抽象思潮蓬勃發展之地;而馮驍鳴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年僅 6 歲時就開始練習書法,隨後又開始學習繪畫。幼時書法繪畫的堅實基礎,令他得以進入上海畫院學習,隨後又進入美術學院深造。1988 年,他選擇定居巴黎,並進入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,在此進一步豐富他的藝術造詣,尤其是提高他的油畫技法。他擅於將兩種文化「合而不混」。歷經近 50 年不斷辛勤努力,方能在書法和繪畫方面揮灑自如。
趙無極和朱德群等當代藝術大師也都認同石濤之言:「畫乃人之所有,一畫人所未有」。書法和繪畫深深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,必須在揮灑自如的同時,遵循一定規則,而自發自主則是進行書法與繪畫創作必須具備的一大素養。馮驍鳴亦將此奉為金科玉律。他受益於自己對大自然的根本直覺;於再現奇峰相映、山水險秀的美景之前,必須先擁有對大千世界的基本概念。作品中,狂放的筆觸、流淌的色彩、變幻的光影與墨色動感相互交融。
西方畫家傾向以寫實描繪景色,而中國畫家則擅於在畫作中融入面對自然時胸中波瀾。馮驍鳴以蓄勢待發、一氣呵成的手法,在揭示表象之際,與大千世界分享共有的有機層面,使繪畫空間與現實空間融為一體。
無論題材為何,都不改其畫作中的深刻寓意與思索。作品從季節流轉、色彩變幻汲取靈感,追求「無象之象」,更接近於冥想狀態,讓想像力融入創作。
其畫作深入探尋傳統之源,兼容中國畫技法與西方藝術;既非純抽象,亦非具象,而是內心意象驅使下的再創造。色彩運用敢於對比:藍、綠、橘黃、紅、赭黃、棕與黑,透過層層漸變構成細膩視覺盛宴,令人聯想宋代山水的技法。鉤、皴、染、點自成章法,充滿活力的筆觸與宇宙萬物之「大道」呼應。
晨光暮色、樹木飛瀑、粼粼波光、雲卷雲舒,皆寫意之形隱約可見。光影自有變換,手法富於生命力,於質樸童真的點染與嚴謹規訓間取得平衡,融匯於「萬物皆有靈」的廣袤自然之中。
(本篇評論由 Lydia Harambourg 撰寫,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。)
CV
2023
- 香港中環藝術博覽會|香港奧佩拉畫廊|中國香港
-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|田奈藝術|台灣台北
2022
- 抽象藝術-一種虛擬現實|聯展|奧佩拉畫廊|杜拜
- 巴黎藝術博覽會|奧佩拉畫廊|法國巴黎
- 釜山藝術博覽會|奧佩拉畫廊|南韓釜山
2021
- 繪畫聯展|奧佩拉畫廊|南韓首爾
- 巴黎藝術博覽會|奧佩拉畫廊|法國巴黎
- 〈構圖〉個展|奧佩拉畫廊|法國巴黎
- La Biennale 藝術雙年展|奧佩拉畫廊|法國巴黎
2020
- 香港中環藝術博覽會|香港奧佩拉畫廊|中國香港
- 上海 ART021 當代藝術博覽會|香港奧佩拉畫廊|中國上海
2019
-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|Philippe Staib 畫廊|台灣台北
- 馮驍鳴:靈韻|個展|Philippe Staib 畫廊|中國香港
- 意象江南|聯展|劉海粟美術館|中國上海
- 意象江南|聯展|蘇州美術館|中國蘇州
- 香港中環藝術博覽會|香港奧佩拉畫廊|中國香港
- 抽象無國界:連結現代世界|聯展|中國香港
- 上海 ART021 當代藝術博覽會|香港奧佩拉畫廊|中國上海
- 摩納哥大師作品展|摩納哥奧佩拉畫廊|摩納哥
2018
-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|Philippe Staib 畫廊|台灣台北
- 亞洲抽象世界|聯展|香港奧佩拉畫廊|中國香港
- 上海藝術博覽會|Philippe Staib 畫廊|中國上海
- 遍地開花-畫廊典藏展|田奈藝術|台灣台北
2017
-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|Philippe Staib 畫廊|台灣台北
- 色幻之夢-馮驍鳴個展|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|中國上海
- 個展|蘇菲亞.C 藝術空間|台灣新竹
- 上海藝術博覽會|Philippe Staib 畫廊|中國上海
- 台北國際水墨畫展|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|台灣台北
- 奇幻晶華|田奈藝術|台灣台北
2016
- 高雄藝術博覽會|Philippe Staib 畫廊|台灣高雄
-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|Philippe Staib 畫廊|台灣台北
- 誕生於寂靜的宇宙詠唱|聯展|田奈藝術|台灣台北
2015
- 高雄藝術博覽會|Philippe Staib 畫廊|台灣高雄
2014
- 中國 1980 年代的水墨景觀展|時間節點|上海喜馬拉雅山博物館|中國上海
- 個展|摩納哥歌劇院畫廊|摩納哥
- 個展|香港歌劇院畫廊|中國香港
- 個展|杜拜歌劇院畫廊|阿拉伯聯合大公國
- 個展|巴黎歌劇院畫廊|法國巴黎
- 上海藝術博覽會|Philippe Staib 畫廊|中國上海
2013
- 個展|藝匯巴黎|Galerie Linz à la mairie|法國巴黎
- 個展|墨與線|Galerie Linz à la mairie|法國巴黎
- 上海亞洲畫廊藝術博覽會|羅浮紫畫廊|中國上海
- 聯展|Rencontre|Galerie Goldenberg|法國巴黎(2013–2014)
2012
- 國際當代水墨畫展覽會|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|台灣台北
2011
- 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博覽會|文明對話
- 巴黎左岸畫廊藝術節|藝高畫廊|法國巴黎
- 中國藝術家/馬賽藝術家/有共識嗎|馬賽城市立圖書館藝術中心|法國
- 藝匯獅城|Galerie Image of China|新加坡
2010
- 藝術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|羅浮紫畫廊|中國上海
- 上海香港當代水墨畫展(香港雙年展)|雲峰畫廊|中國香港
- 上海當代|羅浮紫畫廊|中國上海(2010–2012)
- 文明對話|浙江博物館|中國浙江
- 文明對話|思南公館|中國上海
2009
- 當代水墨畫展|多倫現代美術館|中國上海
2008
- 北京國際畫廊博覽會|Artco Gallery|中國北京
- 上海和基輔當代繪畫展
- 國際雙年展當代繪畫展覽會|台灣台北
- 第二屆台北當代國際水墨雙年展|國父紀念館|台灣台北(2008–2009)
2007
- 個展|Galerie 82 à|法國巴黎
- 聯展|Galerie Frédéric Moisan|法國巴黎
2006
- 「音障」現代藝術展|Musées de Châteauroux|法國
- 北京國際畫廊博覽會|中國北京
- 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|中國上海
- 個展|朵雲軒|田青畫廊|中國上海
- 個展|拉丁畫廊|中國上海
2005
- 個展|Galerie 82 à|法國巴黎
- 「音障」現代藝術展|Musée Cinquantenaire|比利時布魯塞爾
- 香港大皇宮(港滬文化交流)
- 上海-香港水墨畫交流展|香港大會堂;上海中國畫院畫廊|中國
2004
- 聯展|明天的上海|Marc Riboud|Musée Carnavalet|法國巴黎
2003
- 個展|L’Hôtel Claridge Gallery|法國巴黎
- 個展|Actée Gallery|法國巴黎
- 上海藝術博物館邀請上海雙年展;上海安亭現代美術館收藏展
2002
- 特邀展|法國巴黎水墨繪畫及素描沙龍|法國巴黎
2001
- 個展|Actée Gallery|法國巴黎
1998
- 比利時布魯塞爾奧朗吉爾城堡藝術展|比利時
1993
- 法國大巴黎地區賽塞納市藝術沙龍|Everarts 畫廊|法國巴黎
1992
- 法國 Mantes-la-Jolie Victor-Duhamel 博物館;巴黎大皇宮|法國巴黎
1985
- 上海市文化宮美術展|中國上海
1981
- 上海市文化宮美術展|中國上海
1977
- 上海美術館學生書法美術展|中國上海